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
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
手機發展史
1985 Motorola DynaTAC - 第一台真正的「行動電話」
1980 年代的預測,是 2000 年時,行動電話將有 900,000 隻的市場 -- 如今全世界每三天就賣掉這麼多隻。
1996 Motorola StarTAC - 第一隻貝殼機,似乎是由星艦迷航記(銀河飛龍)而來的靈感。同時也是第一隻內建震動的手機。
1998 手機在全世界的銷量大於電腦和汽車的總和。
1999 Nokia 7110 - 第一隻內建 WAP 的手機。
2000 Nokia 3210 - 第一隻天線內建的手機。
2001 Sharp J-SH04 - 第一隻大賣的內建攝影機的手機。
2003 Nokia 1100 - Nokia 的第十億隻手機就是一隻 1100,在奈及利亞售出。這隻專為開發中國家設計的手機一共賣了超過兩百萬隻。
2000 年全球所有人一共發了 170 億條簡訊。2001 年 2500 億條。2004 年 5000 億條。2007 年 1.9 兆。
美國一年拋棄 1.3 億隻手機,歐洲則接近一億隻。
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
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
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
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
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
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
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
巴貝奇的差分機引擎二號
小薑很少貼這麼嚴肅的影片,不過這台機器實在太有故事了。查爾斯.巴貝奇(Charles Babbage)可以說是程式化電腦的先驅者,但在他的年代(十九世紀)並沒有任何的半導體技術存在,因為唯一的自動計算方式,就是透過齒輪的帶動,一顆一顆地「轉」出一組解來。巴貝奇的想法很簡單 -- 他想設計一台機器,可以代替人類做各種計算,從而避免人為的疏失。不幸的是,雖然他的想法很好(也很符合當時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的需求),但他太容易被更重高的理想所吸引:如果能多算幾位小數不是更好?如果能接受幾個變數不是更好?如果能把運算結果印出來不是更好?就是這些想法,讓他的機器在紙上愈來愈複雜、造價也愈來愈高昂,直到最後沒人有願意幫他出資建造,巴貝奇的差分機(計算機)也就一直停留在半成品的階段,直到他老死都沒能完成。
巴貝奇的晚年都花費在了更崇高的理想:分析機上頭。分析機可以接受打卡輸入的資料,並依據這個資料自動調整齒輪的配置,改變算式。這已經有了現在程式化電腦的樣子,許多他設計的計算邏輯也仍然是今天電腦計算的邏輯基礎。
差分機目前在世上共有兩台 -- 一台是 1989-91 年由倫敦科學博物館所建,第二台就是影片中的差分機二號,由富豪 Nathan Myhrvold 出資所建。差分機二號一共有八千多個零件,除了計算之外,還加入了巴貝奇設計的印刷機功能,可以把算完的答案印出來。